当廖红军完成了一笔1100斤的大单后,他开始对自家的茶叶信心倍增。
据悉,廖红军是一名茶农,他家的茶园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廖红军的许多老客户在买茶时不仅会品茶,更加关注能够影响茶叶口感的各方面情况,例如:采摘时间、生长环境等,都是茶叶界的行家里手。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茶叶的口感每年都会有一些微小的差别,所以“行家”们一般都要亲自前往茶园验货、采购。
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让廖红军措手不及。受疫情的影响,老客户们不能来茶园品茶、验货,茶农们便失去了采茶的动力。
眼看着五万多亩白茶1个月的黄金采摘收购窗口期一天一天过去,廖红军急了眼,可不能让这么多茶叶都“砸手里”了,他急中生智,立即联系了浙江的一家商品溯源平台,该平台帮助廖红军将大竹白茶的环境、产地、加工、经营、包裝、运输等各个节点信息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数字化,并存将这些数据存入都区块链之上,再基于智能合约,构建起了从一线采茶人到终端消费者的“端到端”全链路溯源链。
在当地,有超过3600位像廖红军这样的茶农。这次疫情期间,他们都用与廖红军一样的方法实现了生产全流程透明化,
区块链技术帮助来自全国各地的买家实现了,不上门也可以“品茶”,“一眼”就能看出茶叶的好坏。
买家们只需要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查询到储存在区块链上的大竹茶叶详情了。详情页面看似普通,其实暗藏玄机,从采茶、炒茶到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哈希值”,就像是身份证号码一样,买家能够通过它,准确的验证茶叶信息的真实性,不用担心信息造假,因为所有篡改行为全部都会被记录下来。
就在上一个月,大竹县的茶叶销量相比去年同期有了显著提升,产值突破1亿元。
廖红军公开表示,今年大竹的白茶产品约5万斤,将茶叶的详细信息“上链”之后,网上开始有大量客户直接下单,最多的一笔订单尽然超过了1100斤。廖红军说,他还通过在线直播将“用区块链溯源辨别茶叶真伪”的方法传授给了网友。
疫情虽然对许多实体经济造成了影响,但却未能阻断商机,
区块链摇身一变成为新“农具”,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的茶农们成功运用科技的力量为自家的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如今,大竹县已经大规模应用该区块链解决方案,以后“区块链技术”还将被引入到云南保山等地,成为广大农户们的科技新“装备”。
其实,还有许多类似大竹茶农这样的商家,在疫情期间活用数字技术复工复产。甚至有部分地区,主动使用区块链技术帮助企业复工复产。随着全国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数字化技术对经济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出来。区块链技术不断推动复工复产,助力传统产业重获生机。